2025年2 月05日

威廉・帕金斯论预定论

祂的预旨决定了将要成就的事…因为祂的意念高过一切。——威廉·帕金斯

 

常被称为“清教主义之父”的威廉・帕金斯通过深度挖掘神圣预定论divine predestination)的圣经教义,为清教徒的敬虔奠定了根基。这教义是帕金斯及其之后数代清教徒建立信仰的基石,然而许多人置若罔闻,或把它当作一个不相关或不虔诚的教义。按帕金斯的意见,这个坚实的根基正是基督自己。

 

这教义将我们带到清教徒福音概念的核心。伊恩・默里说:“拣选的教义对清教徒至关重要;他们与赞齐乌斯一样相信,这是一条贯穿整个基督教体系的金线,并且他们确信,可见的教会若违背这个真理,必将落入上帝的审判和愤怒之中。”对于清教徒而言,预定论不仅是正统神学,也是福音和信仰所必不可少的。

 

许多学者都对帕金斯评头品足。“他们对帕金斯有关政治、伦理、复兴主义以及教会利益的评价,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些人对他的神学立场,特别是在预定论方面,提出了反对意见。例如,帕金斯在预定论里对基督论的强调让人很困惑。马歇尔・纳彭(Marshall M. Knappen)批评帕金斯在基督论的预定论方面与加尔文亦步亦趋,但伊恩・布鲁沃德(Ian Breward)则认为帕金斯在这点上与加尔文并不一致。布鲁沃德说帕金斯并没有将“基督的事工当作上帝预旨的钥匙,相反,他把基督的事工放在预定论的背景中讨论”。

 

实际上,帕金斯走的是改革宗经验神学的钢丝绳,他必须平衡他的教义,既不能坠入宿命论的深渊,也不能掉进以人为中心的宗教深坑。尽管帕金斯不能逃脱所有对他神学的指控,说他混淆视听,但他对预旨的和经验性预定论的综合,得益于坚定的基督论,是早期加尔文主义自然发展的结果。他的预定论特别忠于西奥多・贝扎的神学,这一神学促成了改革宗神学和清教徒敬虔的健康结合。”威廉・乔克(William H. Chalker)则错误地认为,帕金斯扼杀了加尔文的神学。罗伯特・肯德尔也有相同的看法,认为贝扎和帕金斯与那位日内瓦改教者实质上意见相左。与此相反,理德・穆勒正确地论述说:“帕金斯的思想不是对较早时期改革宗神学的歪曲,而是对更正教思想系统开端的积极发展。”

 

本章将集中讨论帕金斯在预定论领域作出的主要贡献:他的以基督为中心的堕落前预定论;他视预定论为一条从永恒过去到永恒未来的金链的观点;以及他强调讲道在带领被拣选之人上的作用。

 

以基督为中心的堕落前预定论

 

帕金斯首要关注的是灵魂的归信和随后敬虔生命的成长。他相信在预定论中对上帝主权恩典的圣经经验是至关重要的属灵安慰和确据。他相信救恩在信徒灵魂中所做成的经历,离不开在基督里的主权预定。主权预定决不是严历和冷酷的,而是信心经验得以建立的根基。它给予真信徒盼望。

 

1591年,《金链》(A Golden Chaine: O; The Description of Theologie Containing the Order of the Causes of Salvation and Damnation)一书出版。1590年,帕金斯在为这本书所写的引言中,首先清楚地表达了他的预定论的教义,他指出有关这个讨论的四个观点:

 

  • 新老伯拉纠主义者(Pelagians),将预定论的原因归在人身上,上帝根据祂对人拒绝或接受恩典的自由意志的预知,判定人的生或死。
  • 路德宗(Lutherans)教导说,上帝借着祂纯粹的思典拣选一些人得救,但拒绝其余的人,因为祂预见到他们会拒绝祂的恩典。
  • 半伯拉纠主义罗马天主教徒,将上帝的预定部分地归于上帝的怜悯,部分地归于上帝预见到人的预备和善。
  • 最后,还有一些人教导说,上帝出于祂的怜只拯救一些人,并且因着人的罪彻底地咒另外一些人,但上帝有关这两种结局的神圣预定,都完全是出于祂自己的意志,没有其他原因。
 
帕金斯总结道:“关于这四种观点,我努力反对前三种,因为它们是错误的,我维持最后一种,因为它是真理,可以用圣所的天平来称一称。”他在提到最后这个观点时形象地说,要根据圣经称一称每个真理的重量。因此,帕金斯宣称他意在提供中平衡的预定论神学。预旨神学(Decretal theology)高举上帝,贬低人。经验神学(Experimental theology)把人的得救看作是因着拣选,活出信心和越来越圣洁的生命的结果,正如欧冯威・摩根(Irvonwy Morgan)所说的:“这是一个与上帝的拣选一致的生命”。在帕金斯的神学中,在基督里的旨意和在基督里的经历,从概念上和实际的角度来说都是相互关联的。
 
荣耀唯独归于上帝的预定论
 
堕落前预定(supralapsarian)和堕落后预定(in ralapsarian)这两个词关系到上帝有关人永恒状态的旨意的逻辑次序。有时,堕落前预定论被称为“高加尔文主义”。堕落前预定的字面意思是“在堕落之前”,而堕落后预定意思是“在堕落之后”(拉丁文中 supra 的意思是“前”,infa 是“后”;lapsus是“堕落”)。堕落前预定论者相信,为保留上帝绝对的主权,上帝神圣预定的旨意从逻辑上必定先于有关人类创造和堕落的旨意。堕落后预定论者则坚持,预定的旨意从逻辑上必定跟在创造和堕落的旨意之后,他们认为上帝若没有先考虑人是被创造的、堕落的和有罪的,就有了弃绝某个人的旨意,这与上帝的本质不一致。
 
帕金斯是堕落前预定论者,不仅是因为形而上学的原因,更是因为实践的原因。帕金斯在他的预定论框架和实践神学(practical theology)里都坚持高加尔文主义,他相信强调上帝的主权和旨意是将最高的荣耀归于上帝,将最大的安慰归于基督徒。他觉得强调这一点也可以最好地抨击路德宗,像罗伯特・贝拉明这样的半伯拉纠主义罗马天主教徒,以及像彼得・巴罗(Peter Baro,1534-1599) 和威廉・巴雷特(William Barrett,约 1561-1630) 等英国的反预定论主义者。虽然帕金斯大大地受惠于加尔文,但他从神学家西奥多・贝扎、杰罗姆・赞齐乌斯(Girolamo Zanchi,1516-1590)、撒迦利亚・乌尔西努和卡斯珀・俄利维亚努(Caspar Olevianus,1536-1587) 那里也都获益匪浅。他坦承自己运用过这些神学家的很多思想(甚至把贝扎写的内容抄进了《金链》一书中)。尽管如此,帕金斯还是用他的恩赐为高加尔文主义的宝库增辉添色了不少。
 
人若意识不到上帝的预旨来自三一上帝的内在本质,就不可能理解预定论。帕金斯将上帝的荣耀定义为“祂最纯一和最圣洁神性本质的无限美德”。上帝的预旨,不论是祂内在的荣耀的发出,还是预旨的施行,都旨在“彰显上帝的荣耀”。帕金斯写道:“上帝的预旨是上帝自己必然并自由地从永恒中决定万事的意志(弗 1:11; 10:29; 9:21。预定是上帝有关人的唯一预旨,“祂为了自己的荣耀,借此判定所有人必然和永恒的状态,即,有人被救赎、有人被定罪”。
 
预定是上帝向人类彰显祂荣耀的手段。拣选(Election)是上帝的预旨,“祂借此按照祂自己的自由意志,预定某些人得拯救,目的是为了颂赞祂恩典的荣耀”。弃绝(Reprobation)是“预定的一部分,上帝借此按照杝意志的最自由和最公义的目的,决定弃绝某些人,让他们遭受永恒的毁灭和痛苦,而这也是为了颂赞祂的公义”。
 
和贝扎一样,帕金斯持守堕落前预定论立场,但拒绝以下这样的观点:上帝在弃绝某些人时认为人类是堕落的。帕金斯用贝扎的论据支持这个信念。贝扎认为,在个有原动力的人的行事意图里,目的是首要的。因此,上帝首先决定目的:在拯救和咒诅人中彰显祂的荣耀;然后再考虑达到目的的手段,如创造和堕落。最后,我们不能根据它对人做了什么来理解预定,而要根据它的最高目标——上帝的荣耀——来理解。在双重预定(double predestination)中,上帝的绝对主权纯粹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这是帕金斯神学的核心。
 
对异议的答复:预定的上帝是公义的
 
帕金斯就像一位在神学上走钢丝的人,他知道自己的观点引发了两种反对意见:(1) 他的观点使上帝成为罪的始作俑者;(2) 他的观点矮化了基督的角色。针对第一种反对意见,帕金斯坚定不移地拒绝上帝是罪的始作俑者的想法。上帝判定了人的堕落,但上帝并没有导致人犯罪。帕金斯坚称,圣经经文教导上帝预定了将要发生的一切。我们不应该认为人的堕落是偶然的,或是因为上帝没有预知到,或是上帝对此睁一眼闭一眼,或是上帝违背自己的意志允许人的堕落。不如说,人堕落远离上帝,“不是没有上帝的意志,而是没有上帝的许可”。换句话说,上帝为人的堕落有一个良善的目的,尽管祂看堕落是不好的。
 
上帝的预旨并没有引发亚当的罪。上帝的预旨“并没有在亚当里面种下任何东西,使他借此堕落到罪中,上帝只是让亚当保留自己的自由,当堕落可能发生时上帝不会阻止亚当的堕落”。如果有人反对说,既然上帝判定了堕落,人就没有自由不去犯罪。针对这一点,帕金斯在无过失性的必然性(the necessity of infallibility)和强制性的必然性(the necessity of compulsion)之间作了区分。作为上帝预旨的结果,祂判定的事必然会无误地发生。但受造物的自愿行为决不是被上帝的隐秘旨意逼迫或强制的。上帝通过作为次因(secondary causes)的途径做事工。上帝不操控人,好像他们是没有思想的石头,但祂通过影响人们的理解力来转移他们的意志。魔鬼和亚当——而非上帝——对罪负有责任。按照帕金斯的观点,堕落的真正原因是:“魔鬼试图打倒我们,亚当的意志,当它开始被试探而显露出来的时候,它不渴求上帝的帮助,却甘愿扭曲自己而堕落并远离上帝”。
 
这产生了一个问题:人会堕落但上帝又不强迫人去犯罪,上帝是如何施行祂的旨意的呢?帕金斯的回答是:上帝没有赐给亚当恒忍的恩典。上帝给了亚当一个正直人的意志,把上帝的命令启示给他,并赐给他愿意和行出善事的内在能力。但上帝没有把恒忍的恩典赐给亚当,好让他在受试探时,仍坚持不懈地愿意和行出善事。但也不能责怪上帝没有赐给亚当这个恩典,因为上帝不欠人任何的恩典,并且上帝保留这个恩典有自己的美意。帕金斯用暴风雨中一幢摇摇欲坠的房子形象地说明,正如没有支撑的房屋将会在大风中倒塌一样,人离开了上帝的帮助也会堕落。倒塌的原因不是主人,而是大风。
 
帕金斯然后说到圣经的平衡。上帝的预旨“一方面借着让人的意志倾向并稍微偏向一切善事,一方面借着人在恶事上放弃自己的意志,从而完全安排了万事万物。尽管如此,受造之物的意志取决于自身,属于自愿行事而非命运,但是,是以上帝的预旨在永恒中决定的非被迫的方式”。
 
对异议的答复:基督是预定论的中心
 
有关堕落前预定论将基督放在从属位置的指控,帕金斯坚定地主张,划分蒙拣选之人和遭弃绝之人的,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拣选,而是在基督里的拣选。与指控相反,帕金斯强调以基督为中心的预定论。对帕金斯而言,救恩从来不聚焦在个空泛的预旨上,而总是聚焦在上帝所预旨的和使预旨成就的基督上。基督的拣选和事工不是上帝的预旨命令的;相反,这是圣子自愿选择的。弗朗西斯・戈马尔(Franciscus Gomarus,1563-1641)在多特会议上指出,“基督按照祂神圣的本质也参与到了拣选的事工中”,但祂不能被称为拣选的“基础”。帕金斯则更进一步,他表示可以心安理得地说基督是拣选的基础、手段和目的:
 
拣选是上帝的预旨,借此,上帝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预定某些人得拯救,为的是颂赞祂恩典的荣耀…与施行这个预旨有关的事情有三件:首先是基础,其次是手段,第三是目的。这基础是耶稣基督,祂被圣父从永恒中呼召来担当中保的职分,所有在基督里面被拯救的都会被拣选。
 
问:既然基督与圣父一起预定所有的事,基督怎么能从属于上帝的拣选呢?
 
答:基督是中保,祂不是从属于拣选的预旨本身,祂只是执行拣选的预旨。
 
帕金斯在另外一个地方写道:“上帝拣选的真正或实际的根基就是基督,因此我们被说成是“在基督里被拣选的。我们必须从两个方面思想基督:祂作为上帝,我们是被所预定的,正如我们是圣父和圣灵所预定的一样。祂作为我们的中保,我们是在祂里面被预定的。
 
帕金斯进一步说到,预定的行动“除了上帝的美意之外,并没有内在的冲动:它与基督中保有关,所有在祂里面的人都被拣选要得恩惠和拯救;幻想任何离开基督的拣选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祂是拣选可以执行的基础,可以说祂是拣选的开始、手段、目的”。
 
帕金斯写道:“对中保的任命是借着第二位格的圣子,在永恒之中被指派成为上帝和人之间的中保。因此,正如彼得所说的,基督在创世以前是预先被上帝知道的。奥古斯丁也说,基督被预定要成为我们的头。因为无论如何,基督在本质上是圣父或圣子的道(logos),祂和圣父、圣灵一同作出预定;但因为祂是中保,所以祂预定了自己作中保”。
 
帕金斯赞同并引用亚历大的西利尔(Cyril of Alexandria,约 376-444)的话:“基督知道的羊,拣选并且预见他们有永恒的生命”。他也引用了希波的奥古斯丁的话:“基督借着祂奧秘的赦免,从不忠实的人中预定一些人得到永远的自由,在祂的自由怜悯中活过来;祂也咒诅另外一些人永远沉沦,并借着祂隐藏的审判任凭他们留在自己的罪恶之中。”
 
帕金斯在他的预定论中比绝大多数学者更以基督为中心。布鲁沃德是对的,他说帕金斯的神学定义是彼得勒斯・雷默斯神学与约翰・加尔文神学的结合体。并且他在其著作《金链》的整体安排上,借鉴了雷默斯的谋篇布局和亚里士多德主义的逻辑,特别是他在序言部分用一张图极其清晰地解释了他的作品思想。但是,布鲁沃德的错误是,他没有认识到帕金斯是如何以基督为中心展开预定论的。穆勒比较清楚地观察到,在帕金斯之前,从没有人如此一丝不苟地将中保放在这样一个中心位置上,来谈论中保与上帝的旨意及其施行的关系。救恩次序(ordo salutis)源于基督并且是在基督里实现的。
 
一条从至高喜乐到至高荣耀的金链
 
在他最著名的作品《金链》中,帕金斯强调上帝的意志在基督里是不动摇的不仅至高的旨意,而且至高旨意的施行都是不动摇的。他用《金链》作书名就是要表明这个信念,因为“神学的描述,包含了救恩和咒诅动机的次序,根据上帝的道”。这本书的“图表”显明了帕金斯的教导,即上帝不仅预定人的命运,而且也预定了蒙拣选之人通过何种途径能获得永生,而被弃绝之人因为没有这个途径就不能被拯救。图的顶部是三一上帝,祂是预旨的根源。图的底部是上帝的荣耀,这是预旨的目的。图的左边是一条由上帝拯救祂选民的步骤串起来的线或链子。图的右边是被弃绝之人因他们的罪被罚入地狱的线或链子。图的中央是一条线代表的是基督作为中保在被羞辱和被高举中所做的事工。帕金斯用线将基督的事工与救恩次序的每个步骤联结起来,以表明一切都在基督里。
 
上帝旨意施行的根基:耶稣基督
 
预定论若离开耶稣基督的事工,就不会对任何人有功效。没有基督,人类毫无希望。基督是拣选的根基,正如帕金斯的图所显明的,基督位于图的中央。基督被预定为中保。祂是被应许给选民的。祂是借着恩典被赐予选民的。最终,基督道成肉身,体察他们灵魂深处的需求,使他们能享受基督所有的恩惠、性情、职分和地位与贝扎的图(Tabula)不同的是,帕金斯的这个神学图表是以基督为中心的。这两个图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有下面的这些对比:
 
  • 上帝对拣选之人的爱对比上帝对被弃绝之人的憎恶
  • 有效的呼召对比无效的呼召
  • 柔软的心对比刚硬的心
  • 信心对比愚顽
  • 称义和成圣对比不义和污秽
  • 选民得荣耀对比败坏之人受咒祖
 
肯德尔错误地认为,“帕金斯对贝扎这个系统的贡献,只是使其更吸引人,更容易被理解”。“贝扎的图和帕金斯的图,最大的差别在于图的中心部位。贝扎图表的中央一列,在堕落和最后审判之间是空的。相比之下,帕金斯图表的中央满是“基督作为拣选之人的中保所做的事工”。因此,基督是预定论的中心,并且是呼召被拣选之人、使其称义、成圣、得荣耀等外在事工的中心。
 
上帝旨意施行的途径:盟约
 
帕金斯在介绍完基督是拣选的基础之后,进而解释预定论是如何在盟约中实现的。尽管他的图表没有显示盟约之间的联系,但他把大部分讨论内容都放在盟约标题下。“帕金斯教导说,上帝在乐园里与亚当制定一个行为之约,从而为堕落设立了盟约的背景。“同样上帝也设立了恩典之约,作为选民得救赎的背景。从恩典之约的双方(两方面)来看,上帝和人之间的条约意味着上帝和人之间相互和自愿的合作。这个观点与帕金斯在理解基督敞开大门运用祂的恩惠上的强调是一致的。帕金斯还补充了单方面(一方)将盟约作为遗约(testament)的看法,通过上帝在基督里的恩典和罪人不配的救赎恩赐,罪人借此成为了继承者。
 
帕金斯提供这种盟约看法,以此来降低上帝的主权和人的责任之间的张力。没有恩典之约,人不能履行上帝的要求;有了恩典之约,人便发现自己的意志借着圣灵被更新,以至于他能选择悔改。在帕金斯的图中,人在“治死老我和活出新人”(mortification and vivification)上变得活泼,而这引导他“悔改和重新顺服”。对于帕金斯而言,归信是和解的一个转折点,在这点上,盟约神学的单方和双方观念能统一起来。这允许基督徒的生命被系统化并作为一系列“关乎良心之事”被讲述出来。这也允许盟约借着重生之人对个人确据的寻求,以自愿行动的方式呈现。最大的良知案例自然是“一个人是不是上帝的孩子”,即一个人是否被拯救性地带进恩典之约并且归信。“
 
这样帕金斯能够说,尽管信心和悔改是恩典之约的条件,但是人完全没有能力通过他自己里面的任何良善和顺服来开启或者配得这个盟约关系。最终,拣选的旨意和恩典之约都依赖上帝善良可喜悦的旨意。上帝选择与人立约;上帝开启了这个约的关系;上帝自由地,唯独出于祂自己的至高意志,通过赋予人盟约条件要求的信心和悔改,而将人带入恩典之约中。这个盟约的预定、建立和维持全都倚靠上帝的自由恩典。正如佩里・米勒(Perry Miller)所指出的,人不能借着这个约束缚上帝。相反,上帝为了约中的人约束了自己。
 
对帕金斯而言,恩典之约从上帝的观点来看是单方面的,并且是借着恩典主动开启的。上帝处理祂与亚伯和该隐的关系,祂与以撒和以实玛利的关系,以及祂与雅各和以扫的关系的这些例子说明,上帝的角色是神圣之约的缔结者、盟约的创立者。从这些例子中我们了解到,“当上帝接纳任何人进入永恒生命之约时,这不是因为上帝所呼召的人有什么高贵之处,而是因为上帝的怜悯和唯独上帝善良可喜悦的旨意……有人认为,可预见的信心和善工是促使上帝拣选人得救赎的原因,这个观点是极其轻率的。因为信心和善工是上帝的拣选的果实和功效”。
 
因为盟约是上帝主动与人订立的,人没有作任何努力推动这个约,所以“在这个约中,我们没有给上帝什么东西或对祂来说重要的承诺,我们只是接受这个约而已”。这就完全显明盟约就是福音本身,也是“福音的工具,它作为圣灵的管道,使人的灵魂中生发出信心。凭借这一信心,人能够相信、能够行动,仿佛通过一只手来领受基督的义”。上帝的约绝不是反复无常的,它向人保证上帝亲切可信,祂会履行诺言,成就拣选之人心里的救赎金链(罗 8:29-30)。因此,恩典之约成了救赎的中心。帕金斯写道:“我们要认识的上帝,不是那个在祂自己里面的上帝而是那个在恩典之约中向我们启示的上帝;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圣父是我们的天父,圣子是我们的救赎主,圣灵是我们的保惠师,并且力求在这样的知识和经历中成长。”
 
帕金斯并没有放弃加尔文有关上帝永恒预旨的观点,他对盟约的强调帮助我们聚焦上帝与人的关系。通过聚焦盟约,帕金斯和其他的清教徒减少了上帝行动中不可理解的神秘性,简化为我们可以理解的律法。他们虽然是透过一块黑玻璃,仍能在看见在盟约中启示出上帝奥秘旨意的运行,特别是在恩典之约中上帝对人的关切。尽管帕金斯保留了加尔文对上帝荣耀的关切,他强调得比较多的是人的归信。正如欧内斯特・斯托弗勒(F. Eernest Stoeffler)所说的:“他手把手地将他的关切重新定位……他关注基督教的实践方面,这是所有敬虔派清教徒的特点。”这在帕金斯的《金链》中尤其突出,这本书绝大部分都是讲神学的实际运用,而不是讲神学理论。
 
上帝旨意的施行进程:呼召、称义、成圣、得荣耀
 
按照帕金斯的观点,上帝通过盟约的方式在基督里实行了拣选,展现了“爱的程度”,就是将祂永恒之爱施行出来的步骤。帕金斯用“程度”一词,意思不是说上帝对两个基督徒的爱有深有浅,而是说上帝对他们进行拯救时,是按从罪到荣耀的不同步骤进行的。
 
有效的呼召是这个过程的第一部分,它代表拯救的恩典,“罪人借此从世界分别出来,被接纳进上帝的家中”。有效呼召的第一步是死在罪中的人听到道,他们的思想被圣灵用不可抗拒的真理光照。对上帝话语的传讲成就两件事情:“律法对一个人显示他的罪以及因此而得到的惩罚,就是永远的死亡”,“福音对那些相信的人显示通过基督耶稣的救赎”。两者都是如此地真实,以至于“人心灵的眼睛被照亮,心和耳都被打开,他(被拣选的罪人)可以看见、听见和理解所传讲的上帝的话语。”
 
这个过程的第二部分是破碎罪人的心。在上帝之道的劝诚下,“罪人的心被破碎,以便可以适合接受上帝所提供的救赎恩典”。为了实现这点,上帝使用了四个“主要的锤子”:
 
  • 上帝律法的知识
  • 罪的知识,包括原罪和本罪,以及罪所应受的惩罚
  • 扎心的感觉,由上帝对罪的愤怒生发而出
  • 绝望的感觉,知道人靠自己不能获得永生
 
有效呼召所产生的是得救的信心,帕金斯将其定义为“心的一种神奇和超自然的功能,通过圣灵的运行而了解基督耶稣,并且领受耶稣基督”。领受基督的行为不是人靠自己的力量所做的事,而是通过圣灵所作成的信心,拣选之人领受基督带来的恩典,因而借着信心将信徒与基督救恩事工的方方面面都联合在起。正如査尔斯・芒森(Charles Munson)所说的:“信心拯救了拣选之人,不是因为信心是一个完美的品德,而是因为它理解了一个完美的对象,就是基督的顺服。信心是强还是弱并不重要,因为救恩在于上帝的怜悯和应许。”按照帕金斯的观点,上帝“接纳信心和悔改最初的种子和萌芽,尽管它们小得像芥菜籽那样”。
 
一个罪人一旦蒙受有效呼召,他就得以称义。称义是“上帝爱的宣告”,是“信徒基督耶稣的顺服,在上帝面前被看作义的”的法令。称义的根基是基督的顺服,它体现在“祂的卑微降生和屈辱受死及祂成全了律法”。基督将选民在履行律法上所欠的双重的债中释放出来,“从此,我们从最初的那一刻开始,不仅在本质是洁浄的,而且在行为上也是洁浄的了”,并且“违反律法的也都偿还清了”基督是我们这个债务的担保人,上帝接受祂为我们所作的顺服,“它被完全满足了”。因此,称义包括“罪的豁免,基督的义的归算”两个部分。发生的情况是这样的:当一个罪人在他的良心里被带到上帝的审判台前时,他承认有罪,并且逃到基督那里,基督是他要宣告为无罪的唯一避难所。称义显然是一种司法行为,是上帝永恒、善良、可喜悦的旨意的主权行为。
 
称义也包含了其他的益处。从外在看,称义提供了和好、受管教而非刑罚的痛苦,及永恒的生命。从内在看,称义提供了平安、良心的宁静、进入上帝的恩惠、放胆无惧地来到施恩座前、持久的属灵喜乐,和对上帝之爱的亲密意识。
 
成圣(Sanctification)是这个过程的第三部分,帕金斯对这个部分格外关注。他给成圣的定义是:“一位基督徒从他的心思、意愿和情感里,从罪和撒但的捆绑和暴虐之下得以释放,并且一点一点地通过基督的灵能够渴慕和喜爱何为良善的,并且行在其中”。成圣分两个部分。“首先是治死老我,罪的权势不断地变弱、消耗和减少。第二步是活出新人,内在的义被真正地放在他们里面,然后不断地增长”。成圣包括一个被改变的生命、悔改和新的顺服——简而言之,完全是“基督徒争战”的疆场。救恩的所有益处从重生开始,信徒借着圣灵与基督联合,并与耶稣基督维系着活泼的关系。
 
帕金斯教导说,正如火没有燃料会很快熄灭一样,除非上帝每天用新的恩典供应和温暖他们,否则上帝的儿女也会冷淡并远离上帝。维克托・普里布(Victor Priebe)说:“成圣倚靠每时每刻的更新,因为信徒将目光从自己和自己的行为转向基督的位格和事工。治死老我和活出新人是最重要和确切的实际证据所有恩典的接受都依赖与基督的联合…毫无疑问,成圣是神圣恩典在人里面所结的果子。”
 
继成圣之后,最后一步是得荣耀。帕金斯说:上帝的爱在这一部分“使圣徒完全转变成上帝儿子的形象”。得荣耀等待着最后审判的执行,那时拣选之民将会享受“天恩…上帝完全充满在祂所有的选民里面”。凭借上帝主权性的恩典,拣选之民将会被带入到完全的荣耀之中,那是“奇妙绝美”的荣耀,包括仰望上帝的荣耀和威严,完全是基督的样式,承受“新天新地”。
 
被弃绝之人降到地狱
 
帕金斯的图表显示,他对被弃绝之人阐述与对拣选之人的阐述同样细致入微。事实上,人看为漆黑的弃绝的链子,上帝看为一条“金”链,因为这链子最终也使上帝得荣耀。
 
弃绝包括两个行动。第一个行动是上帝决定为了荣耀祂的公义而任凭某些人。这个行动是绝对的,不是基于人里面的任何东西,而是基于上帝的意志。第二个行动是上帝决定将这些人罚入阴间。这第二个行动不是绝对的,但它基于被弃绝之人的罪。这是上帝的公义恨恶罪人的行动。因此,帕金斯并不是教导说上帝武断地将人罚入地狱;除非他们是罪有应得,否则没有人会下地狱。
 
帕金斯视弃绝为伴随拣选发生的合乎逻辑的事。他写道:“如果上帝永恒的旨意是存在的,上帝借此拣选一些人,那么也一定存在上帝的另一个旨意,上帝借此越过另外一些人并拒绝他们。”
 
然而,需要强调一下在弃绝和拣选之间存在的两个不同之处。首先,上帝预定人犯罪和受咒诅,但祂没有赞许罪或促成罪的意志。上帝对被拣选的罪人的意志包括祂以显明恩典为乐并有意在他们中间施行恩典。但是,上帝对被弃绝的罪人的意志,不包括祂乐意他们犯罪,祂也没有任何要使他们犯罪的意图。相反,定意不阻止他们犯罪是因为以祂的公义得荣耀为乐。第二,在施行弃绝时,上帝越过弃绝之人的方法,是不赐给他们上帝那特殊的、超自然的拣选恩典。帕金斯甚至说到上帝许可弃绝之人落人罪中。帕金斯借着使用堕落后预定论者的语言,诸如它能征服他们”。帕金斯对讲道的评价如此之高,以致他毫不犹豫地断言,讲道是公共敬拜的高潮。
 
芒森写道:“帕金斯论救恩原因的金链…通过讲道的工具与选民连接。”正如我们先前所说的,盟约是上帝施行祂旨意的手段。帕金斯写道:“恩典之约,是上帝借此自由地将基督及其恩惠应许给人,祂要求于人的只是凭信心接受基督,并为自己的罪悔改。”它应许“现在所有悔改和相信基督耶稣的人,他们所有的罪都已经被完全赦免了,而且他们会得救并有永生”。福音必须被传讲(罗 10:14)。传道是“灵魂的吸引者,借此人刚愎的心被软化,脱离不敬虔和野蛮的生活,变成一个有信心和悔改的基督徒”。
 
因此,帕金斯说:“传讲的福音是…生发信心的普通手段”。因此我们看到,对帕金斯而言,福音是向所有人传讲的,毫无例外。它视所有的人都有可能被拣选,并且要求有回应。帕金斯在其著作中对救恩的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外他也详细处理了弃绝的问题。《金链》要求所有人扪心自问,当他们遇见恩典的手段时他们是否有被拣选的记号。
 
因为只有上帝知道谁是被拣选的,帕金斯假设每个听过讲道的人都有被召聚领受福音恩典的可能。因此他催促每一位罪人都要领受上帝在基督里所赐予的救恩。帕金斯说,必须毫无障碍地把这福音的应许当作“宝贵的珍珠”提供给每一位听众。
 
清晰和有力地传讲圣经不仅是人的工作,也有来自天上的参与,拣选人的上帝的灵也讲话。帕金斯说:“并且每一位先知都是…上帝的声音…在讲道中上帝话语的传讲是奉基督的名说预言,借此人被呼召进入恩典之中,并在恩典里得以保全”(林后 5:19-20
 
总结:改革宗经院主义的敬虔
 
帕金斯赢得过两个名声,一是“经院主义者,高加尔文主义者”,一是“敬度主义之父”。他的神学从三个方面肯定了上帝的主权:在圣父预定的旨意中,在基督为选民完成的赎罪中,以及在圣灵的拯救事工中。然而,帕金斯绝不允许只强调上帝主权而不强调信徒个人在实践性、福音性的救恩上的操练,信徒应该是听道者、基督的追随者和良心的争战者。他总提到上帝的主权、个人的敬虔和救赎福音的提供。
 
帕金斯对完整教义和灵魂归正的强调,对好几代清教徒都产生了影响。“巴刻写道:“伴随着对圣经、敬虔、教会、归正、辩论和文化的关切,清教主义日趋成熟。我们可以说,这与帕金斯息息相关。从此清教主义开始有代表性地展现一套完整的属灵视野和基督徒忍耐的成熟品质,这是此前从没有见过的。”同时代的学者称帕金斯为“伊丽莎白时代清教主义的主要缔造者”、“都铎王朝时代的清教徒神学家”、“最重要的清教徒作家”、“清教徒神学家的王子”、“寂静主义时代理想的清教徒牧师”、“最为著名的清教徒神学家”,并将他与加尔文和贝扎归在一起,视其为“正统的三位一体论”的第三位神学大家。他是第一个在英国出版书籍比加尔文还多的神学家,他也是第一位对不列颠群岛、欧洲大陆和北美有巨大影响的英国更正教神学家。难怪清教徒学者们惊叹帕金斯的作品比比皆是,几乎没有是今天得不到的。
 
尽管改革宗神学家们继续在堕落前预定论和堕落后预定论上争论不休,但他们在预定论教义的基本路线上是一致的。理査德・薛伯斯写道,在堕落的问题上,无论他们立场如何,所有的改革宗神学家都认同:
 
首先,在上帝的意志中,人与人之间有一个永恒的划分;其次,按照祂的目的,上帝对人进行区分的第一个旨意,是上帝对受造物的主权作为,并且不是因为受造物自身的任何原因,尤其是对弃绝进行比较时,例如为什么上帝弃绝犹大而不弃绝彼得。罪的可预见不是原因,因为这是两个人的共同之处,因此这不能是弃绝的原因。第三,所有人都认同这一点,即咒诅是上帝公义的行为,是人罪有应得的;因此,上帝基于罪施行的旨意,不论是本质的罪还是生命的罪,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有人可能会反对,如几个世纪之前伊拉斯谟(Erasmus)就反对说,不应该传讲预定论,因为这会使圣徒因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得救而沮丧,这也会鼓励恶者犯罪。赞齐乌斯用路德和布塞尔的远见卓识回击这样的反对观点:
 
  • 上帝在祂的道中教导我们预定论,我们必定不以上帝的教义为耻,而要怀着对上帝智慧的崇敬和信靠宣讲它。
  • 这个教义使我们的骄傲自惭形秽,使上帝的恩典发扬光大,因为它向我们显示我们不能为拯救自己做任何事一一唯独上帝能拯救罪人。
  • 信心自发地领受上帝的教义,这不是人能看见,也不是人的理性能完全明白的。
  • 当撒但用疑惑和指控攻击圣徒时,拣选的教义用上帝永不改变的爱来安慰和保守信徒。
  • 预定论启示了上帝的无限荣耀和主权,上帝是永恒的、不变的,好叫我们认识祂并敬拜。
  • 预定论确保拯救的福音,拯救唯独借着恩典。
  • 这教义让我们高兴地看到上帝在基督耶稣里对祂子民独特的爱,这是祂子民的喜乐,也是他们爱上帝的动力。
  • 预定论激励上帝的子民努力过圣洁的生活。
 
帕金斯在讨论罪人和圣徒需要一位救主时,他的预定论神学并没有让他冷酷无情。恰恰相反,他那热切的、符合圣经的神学,为清教徒的“实践神学”文献定了基调。此类文献在十七世纪源源不断地出版发行,激励了好几代传道人呼召人脱离罪转向慈爱的救主,跟随经历试炼走向荣耀。

威廉・帕金斯论预定论



摘自《A Puritan Theology》,平台后期编辑配图。

欢迎阅读转载请保留平台出处。


威廉・帕金斯论预定论

Reformatio Lumen
Reformatio Lumen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 本账号的文章来源于公号:Reformatio-Lumen
阅读更多
- 事工推荐 -spot_img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