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的经历是对你有益的,因为它们教导你一个重要的真理;你的满足是从内在的福分而来,并不是来自外在的环境。
——华伦·魏斯比《永恒的赞美》
有段寻求神的时光,在我过往的岁月里,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那是2009年的春天,大学的毕业之夏正在临近,而寒假里读神学邀请的回应还未做出。我开始效法其他人寻求神的经历,祷告迫切寻求神的引领,希望得到神的印记。不过,想象中的事,没有发生。
然而,有一个凌晨之夜的记忆却格外难忘。已是四月底,五月初。我跪在小姨家的屋顶阳台上,月光照耀的格外明亮。我在祷告里,一直沉默,直到言语出现:我心渴慕祢,单单等候祢……这个祷告就像一粒种子,埋在我神学的求学之旅上,成为我回应上帝呼召的诸多记忆之一。
大卫的诗,令我回想起那些日子,回想起这个祷告。他在逃难的旷野里渴慕神,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等候神降下生命的甘霖。称颂、赞美与祈求,像生命的阶梯一样,一步步扶持着他离开恶劣的处境,踏上以神为乐的旅途,他说:
我的心就像饱足了骨髓肥油,我也要以欢乐的嘴唇赞美你。
旷野似乎是大卫的逃难之地,然而,它更是他进入神之避难所的空间。不仅是大卫,耶稣也有在旷野里祷告的经历。在耶稣忙碌完之后的第二天清晨,他将自己退到旷野里,在那里没有喧闹的人群,他与天父,爱与团契,就这样奇妙地在有形的空间里发生。
我们在生命里,有否也存留着这样的时间与空间,好使自己放下人能够为自己做主的妄图,在那里我们哭泣、祈求,将生命向神敞开,让神进入,与祂会面。
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诗篇 63:1 和合本)”
201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