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 月21日

杨太太|从“解决本质问题”开始认真生活

杨太太|从“解决本质问题”开始认真生活

——摄影师朋友的图继续拿来用

今天有个同事来找我,她说看了我昨天写的《养娃过程中“完全可以省略的部分”》一文,感觉大受震撼。她家娃和我家老五差不多,要哄睡,要和父母一起睡——她不知道原来孩子还可以一个人独睡也不需要哄睡的。

我特别喜欢和律师同行聊天,因为大家思路清楚,一说就明白了。

我告诉她,宝宝半夜里醒来哭的本质问题是:宝宝没有习得自主入睡的技能。因为每次都是靠哄睡,半夜醒来也不知道如何自己继续睡,所以就哭了。

哄睡看起来解决了表面问题,其实不解决本质问题。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着手培养宝宝自主入睡的技能,就要从白天的小睡开始练习——具体的书上都有,也可以参考《我们关于宝宝睡眠训练的经验汇总》一文。


聊天的时候,有个不认识的读者也给我留言,聊的是陪孩子学习的事。

我告诉她,我们也是不陪孩子学习的。然后她就问我,如果不陪孩子学习,孩子做不来作业怎么办?就让他去吗?孩子很崩溃啊。

我看这个问题也是从“解决本质问题”的角度来看的。

孩子如果常常不会做作业,或者是因为老师教得不好,或者是因为孩子上课没学好——那解决这个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

光光陪他做作业,看着今天好像是方便容易,凑合解决了——但是本质问题没解决,后面可能就要每天都陪孩子,叠加起来的辛苦,一点也不方便容易。何况还要考虑对孩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自主性的负面影响

所以,如果是老师教得不好——比如有的老师会认为大家都已经提前学过了,就教得飞快——那父母或要考虑转学,或要考虑也加入内卷大军让孩子提前学习(虽然我觉得两者都不是好方法),这才是在着手解决本质问题。

如果老师是踏踏实实教学的,但是是因为孩子上课分心,自己学得不好——那父母可能就要去寻找分心的原因。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还是因为对学习没有兴趣?还是因为孩子觉得上课的内容太简单了很无聊所以就分心了?

还有姐妹留言问说,如果不陪孩子做作业,孩子就会拖到9点才开始做作业,晚上10:30还做不好,11点也不能睡,怎么办?

其实也是一样的,为什么孩子要拖到9:00才开始做作业,他之前在想一些什么?开始困难的点在哪里?是有喜欢看的动画片?还是有畏难情绪?还是想要做得完美?

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我觉得这才是正儿八经过日子的方式。


还有和先生的关系。

有时候两个人觉得哪里不对劲,但是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对劲。

  • 转移话题,一起看个电影不失为当下缓和气氛的方式。

  • 假装不知道,凑凑合合过下去,也是一种解决办法。

  • 两看相厌,不说话,赌气,看谁先让步,也是一种解决办法。

但是这些解决方法都不解决本质问题,本质问题就还是要找出“不对劲”的点在哪里,然后深入交谈,然后解决。

比如说,我以前会觉得杨先生都不管事儿,家里大事小事都是我在操心——但是我脑子再好,一个人也难免忙中出错。杨先生则很委屈,他也不是不愿意帮忙,但是老师和我说了一个什么事,他也压根不知道啊。就算我告诉他了,也是随口一说,他也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帮忙。

以前这其实是很小的事情,只有在我忘记什么日程的时候才会冒出来那么一下。但后来在有了老三以后,我们俩开始用苹果的共享日历,兴趣班、看医生、比赛、演出这些事情我们都会标注然后彼此提醒。

以前只有一两个孩子的时候我们不需要的啊,孩子要去上兴趣班么,我接送一下就得了。但是现在我们两个人一起在管理一个庞大的家庭,我们就像一起在打《地狱厨房》一样,需要合作无间,彼此提醒——苹果自带免费的日历真的大大提高了我们家的效率。

很多人觉得有了五个孩子以后,因为什么都“粗糙”了,“凑合”了,所以就不焦虑了。实际上恰恰相反。

我是一个很较真的人,因为在生育五个孩子的过程中,生活不断有新的挑战,所以我和杨先生在这个过程里,被迫关注很多我们原来不关注的问题,达成了很多共识,一起着手进行了很多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我觉得这些方法也有在帮助解决一些真实的问题。


有一些生活里的现象也可以琢磨一下。

比如有一段时间我会给娃买很多玩具,但是我后来意识到,这是因为我工作太忙了,其实是通过买这些东西来进行一种补偿的心理。

家里东西多了以后,收纳也会有很大的压力。我们现在的衣服几乎是半年会清理一次。玩具也会捐掉很多。我也鼓励孩子们学习取舍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人有一两样喜欢东西在身边就好了,太多了都是负担。

老三七岁,上个月整理房间的时候她把之前在玩的一整套的“安静书”都给扔掉了,我觉得这是她很大的一个进步。书已经玩过了,但是书里那小碎片的各种东西,搞得到处都是,每次她自己打扫东捡西捡都很费劲。她虽然七岁,但已经在学习这样的思考方式和取舍了。

我还知道有一些妈妈迷信网上的一些课程。看起来几十块钱,几百块钱,好像也买不了吃亏,而且这些妈妈觉得听课也是在用做家务的闲暇时间。但是换个角度看这件事,这些妈妈需要的真的是这样的课程吗?很多妈妈其实是觉得自己在家做家务带娃的时间没有价值,或者对自己的整体状态感到自卑,希望用“学习”这件事来让自己感受到自我价值。

但如果不能真正认同自己,这些课上了也是枉然——有时候和先生聊一聊自己的困惑,效果可能还更好一些。

还省钱。


我今天和我的女同事聊天的时候,我们也聊到,我们做律师的,都是充分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但是很多时候,可能出于惯性思维,在很多生活、带娃的问题上,很多事业能干的新手妈妈却往往还是走过去传统的老途径:问问老人,问问别人。

但是老人的很多观念并不是正确的,别人的很多观念也不一定适合我们的价值观或者家庭情况。总体来说,这样问东问西的获取信息的效率是很低下的。

现在有了AI,其实任何问题都可以问AI,也可以自己检索,也可以自己找一本系统性的书看一看——生活类、带娃类的书籍,文字朴实,看起来都不费劲的,一天就能翻完一本了。

杨太太|从“解决本质问题”开始认真生活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基督徒,四宝妈妈,刑事律师
阅读更多
- 事工推荐 -spot_img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