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写游子思乡之情,以杜鹃之啼切入,可谓切入点比较新巧;表情达意曲折婉转,似乎鸟为有心之鸟,而人却是无意之人,然而以物观我,便情为所动,在词人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回环往复,便荡出一首纯情秀雅的思乡美词来,可谓谋篇布局精致老道。结句句式的独特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1、春致深处则幽,人行其间便会不自觉地有一种渺小单薄的自我感知,词人此处用一“微”字作动词,形容自己行走在春深幽幽的十里楼台中,仿佛被深幽的春景所包裹,隐行其间的情状,画面感极强,心理感召力亦很强烈,这就为全词的心理描摹定下了一个很美的基调,使人读到这一“微”字已忍不住要拍案叫绝了……次句顺着这种幽静微妙的情境使杜鹃的啼叫声自然而然地闯入词人的耳中,开启了一种物我之间的心理交流……
2、因为静,所以词人感受到杜鹃啼声的第一感觉便是“殷勤”,也因为词人乃是一人独行于此幽境之中,心理上便自然感觉这殷勤的杜鹃应该是在跟自己说话。而正好此时,又有流莺从眼前飞过,只是飞飞停停,对词人的存在好像视若无睹。
3、下片一“惊”一“觉”把本是无意之人的作者带入到了为物所动的状态,好像听出来杜鹃声声紧催的竟是“不如归”,这便使得游子埋藏在心底的那一丝丝惆怅被勾了出来,而且渐渐转化为一丝不安,又进而惹出了一丝无奈和幽怨。
4、这就是尾联“归期未可期”的幽怨,再一次将词人的思乡之情拉回到孤苦寂寥的情状之中,杜鹃毕竟只是一只鸟儿,纵使再有灵性,也难体察游子之苦,真是无奈深深无可诉啊……尾联还有一个句式上的独特之处,那就是复用“期”字,而两字词性不同,表达出来的情感又如整篇情感脉络一样,有了回环往复的荡气回肠之美……
1、此词结句主要借鉴例词的结句复用同一词而前后词性不同的用法,想使要表达的意思以简洁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也取得一种回环往复的感觉,就不知是否做到了?
2、首句句式则借鉴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句,叠用“无端”二字,起句就突出一种无常感,使全篇立意在一种无常的氛围中……
3、此词写出来自己感觉一联和一联之间不是太搭,尝试着理一下脉络,请师父帮忙指出问题后再改。
人与春的邂逅,看似理所当然,但却在年复一年的来去之间让人感觉到一种无常,因为四季轮回貌似大自然的正常面貌,但人们浸润其间常有惜春悲春之情生发出来,都是因为它暗含一种人间的悲情,离情也好,岁月易逝也罢,总是一个招人起兴的物候。这就不由得使人想去探究一番到底春去了哪里,于是乎奔向紫陌深处,想以风迹云影描摹春景,然而景好描情难摹,但人们世世代代咏春、惜春、探春、悲春,似乎面对层层叠浪终难抵春之去处,行过一里竟有三里是苍白……沿途看遍各样落花的悲情使人们面对年复一年来而又往的春天有了一种客人的感觉,凄凄送别,明年再见……然而又有几人能悟,其实自己是客春非客……
这样理过一番感觉好像也还算搭,就不知果真搭不?另外表达上是否搭了也须师父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