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 月04日

从《理想国》到《上帝之城》

 在希波战争中赢得胜利的希腊人,还没来得及欢呼,伯罗奔尼撒的硝烟就扑面而来。

 四年后,在雅典一个婴儿呱呱落地,尽管他的父母给他起名叫亚里斯多克勒斯,不过世人只晓得他叫柏拉图(BC427-BC347)。

 雅典败给了斯巴达后,那一年他才二十三岁。五年后,他敬爱的老师苏格拉底,被控告腐蚀雅典青年思想判处死刑。失望之极,他离开故土远走意大利,包括西西里岛埃及昔兰尼都留下了他的脚迹。

四十岁时,他结束旅行返回雅典,并在雅典城外西北角处创立了自己的学校柏拉图学院。学院的门楣上铭刻下不习几何者不得入内这一警句。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卓越古今的《理想国》,希望有一天理想国在雅典变成现实。

他心目中的理想国是以正义为基础,而正义就是由理性当统帅,让激情与欲望乖乖听话。用他自己的话:一个有德行的人应该使理性居主导地位、统帅激情、控制欲望,这也是人灵魂的最佳状态。

他的“洞穴”理论也非常形象地说明了理性的功效,唯有理性之光方可除却人心中的黑暗。

《理想国》一书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政治、哲学、法律、文学、教育、心理、历史、经济、艺术、宗教、道德、伦理、天文、自然、音乐、体育等,夸张地说它堪称百科全书,几乎浓缩了目前已知所有的基础教育学科。

《理想国》是以对话的形式写成,作者以苏格拉底式的口气发问,这也是柏拉图向他的伟大导师,致以最崇高敬意的方式。从日常的生活对话引出深邃的思考,“在你人生的晚年幸福吗”?而非中国传统式填鸭式的灌输。

这些人类理性的思考,当然无法满足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胃口,但是对于人类所关心的永恒话题,却是非常重要且是必要的。比如;何为真善美?正义的本质?灵魂的不朽?个人城邦国家的关系?德行的教育等等。

《理想国》对后世影的响巨大,莫尔的《乌邦托》、孟德斯鸠《法的精神》、卢梭《社会契约论》、伏尔泰的思想、马克思的共产理论思想、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等等,他们都从《理想国》中获得创作源泉,至于受益的哲学家更是不计其数。

总之,凡是想从理性大门踏进哲学圣殿的人,没有人可以绕过柏拉图捷足先登。再加上该书文字优美,因此可以说是它是哲学史上最美的文学,同时也是文学史上最美的哲学。

曾有人这样说:“人类的思维方式只有两种,不是柏拉图就是亚里士多德”。世界名画《雅典学派》的作者拉斐尔深知其意,故二人其一以手指天,另一将手伸前。

 据奥古斯丁自己回忆,当他二十岁的时候,就读过亚里斯多德的《范畴篇》,但他认为“实体论”对寻求真理没有用处。可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也并非全对。

奥古斯丁(354-430)出生于北非,他的母亲非常虔诚,青年时期的奥古斯丁受到完备的教育,拉丁文、文学、历史、语文、修辞和哲学都非常的棒。他的希腊文不是太好,因此需要依靠拉丁文翻译,才能够学习古希腊哲学。

他十九岁时对西塞罗的修辞与演讲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来转向摩尼教,前后长达九年之久。

公元375年他赴迦太基学习修辞,并于公元376-383年在该城当修辞学老师,后因对该城的学风不满,离开前往罗马。

公元384年他离开罗马踏上米兰的征途,缘由只是他想和当时米兰主教安布罗斯辩论。因为对方的名气远高于自己,没想到在这里他的生命发生了翻转。

对摩尼教失望之后,他曾一度痴迷怀疑主义。在米兰听安布罗斯的讲道期间,他开始研究用拉丁文翻译好的柏拉图著作和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诺的作品。

他从柏拉图的思想中“懂得在物质世界之外寻找真理”;从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中得到恶的根源的解释,“没有善,恶无法存在;而没有恶,善却依然存在”。因此,他彻底摆脱了摩尼教关于善恶二元论的困扰。

公元387年,他经过长期的的思想争扎,辞去修辞学教师的职分,开始灵修默想

在《忏悔录》中清晰地记载了他悔改的经历。“罗马书13:13-14行事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昼.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

公元387年复活节前夕,他正式受洗加入教会。公元391年他访问希波,395年升任主教助理,396年继任主教,直到公元430年他去世。

怀特海言:“全部西方哲学传统都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实际上,奥古斯丁之后的神学,也都是对奥古斯丁思想的一系列注脚而已。

 虽然君士坦丁在公元313年颁布《米兰赦令》,异教徒对基督徒的逼迫有所改变。而且公元391年,狄奥多西一世定基督教为国教,但不幸的是当时罗马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糟糕。

早在公元374年,匈奴的征战就迫使罗马不得不允许西哥特人,跨过莱茵河进入罗马的地界,作为罗马帝国的防御力量。但到了公元378年,西哥特人却因不堪忍受罗马的统治进行了武装起义。

公元410年,西哥特占领帝国首都罗马,肆意抢夺了三天后才离开。罗马的沦陷举国震惊,正如哲罗姆当时所言:“如果罗马被毁灭的话,还有什么地方能够安全?”而罗马的悲剧导致异教徒开始攻击基督徒,他们把罗马的哀歌归咎于人们背叛异教之神。

当时奥古斯丁也非常难过,正如他自己所言:“听到这个(罗马沦陷)消息,我的心都碎了,是的,我的心碎了。”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动摇他的信心。

公元413年,他应罗马将军凯利努斯的请求,开始写作《上帝之城》,以此表明基督徒的信仰立场。他在开篇就直接表达了他写作的动机“我对上帝之家的向往由此点燃,并推动着我去捍卫上帝之城,反对它的攻击者的指责和歪曲。”

这部不朽的著作历时十四年,书中的内容融汇了他一生的主要思想,是奥古斯丁思想的成熟之花,是他一生思想的结晶。全书二十二卷,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前十卷。主要批驳异教徒对基督徒的指责是无理取闹,罗马的灭亡完全咎由自取,和基督徒没有任何的关系。

第二部分、后十二卷。论述人类历史的起源(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的起源)、人类历史的发展以及人类历史的结局。

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第八卷中,阐述了古希腊哲学的源头与发展。

在哲学史上,泰勒斯首先摆脱用神话去解释万物的产生,并探讨万物的本源,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实际上,万物本源是不是水呢?今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提出万物的本源是什么?

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列举出他后面的哲学家们,他们都只是对万物本源作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回答。比如;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说,赫拉克利特的火源说、恩培多克勒的元素说、毕达哥拉斯的数说、巴门尼德的存在说、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说……

在苏格拉底之前,古希腊智者始终无法摆脱“地球的引力”冲向更广袤的天空。虽然大家给出的答案并不相同,但他们各自万物本源的“水、火、原子、元素、原子”依然没有摆脱物质的属性。

尽管“数、无限、存在”看似具备“超物质”的特点,但依然没有达到“灵魂”的高度,至于创造灵魂的神更是遥不可及。因此,所有这些智者都必须让位给柏拉图。用奥古斯丁的话来说:“没有人比柏拉图更接近我们了”。

奥古斯丁坦言:“我喜欢柏拉图主义胜过其他所有哲学家,在基督的恩典下,我们有些弟兄在听到或读到柏拉图的时候感到惊讶。”实际上,柏拉图思想中的“神”具有超越物质性这一点,与我们的信仰真理是一致的。

保罗曾经在雅典的演讲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的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接下去他说“就像你们自己说过的那样”。“神的永能和神性是不可见的,但是通过被造之物就可以理解”。

柏拉图将被造之物称之为“物理”,现在改名叫“自然”。柏拉图正是通过神的普遍启示“自然”,遵从理性法则,推导得出“神”的结果。

当然,奥古斯丁并非认为神将自己亲自启示给柏拉图,只是智者们都在地上打转的时候,柏拉图另辟新道。我们可以借助老子的“道”来理解柏拉图的“神”。道虽非道,但“道”却是最真实的。在人们不知道“道”叫“道”的时候,“道”就存在,只是后来命名“道”而已。

因此,约翰福音和合本被翻译成“太初有道”相对比较合理。奥古斯丁认为借助于柏拉图的“神”来认识神,可以让人们更好的认识神,但柏拉图的“神”绝非奥古斯丁的神。

在今天看来,奥古斯丁好像有点曲线救国的意思,不过只要我们晓得他面对的是罗马人,这就不足为怪了。世人都以为罗马在思想与文化上都跟随希腊人的脚步,不过罗马人了解的只是希腊人的皮毛和糟粕。真正希腊人思想的精髓柏拉图,罗马人脆弱的头脑可能无法容纳,再加上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力,柏拉图主义的受欢迎程度必定大打折扣。

关于《理想国》,我们有理由相信柏拉图致力于在地上建立一个绝对正义的国家。比如;书中甚至关于城市的下水道给配水,如何装置都一一描述,这是在地上居住的重要标志,世人非常热衷此项目。

历史中从来不缺乏《理想国》的追随与实践者,无不希望在地上建立其完美的理想之国。试问如果人人都追求真善美,何乐而不为?和谐社会必指日可待,大同世界也会迟早发生,然而历史没有成功者,只有乌邦托。

遵守人类理性的法则固然美好,不过我们高估了人类的理性。理性可以随心所欲,不过却不能无中生有。理性也可以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但它自己也不知道将去何处?何况理想国不论有多么的完美,它依然处在理性之下。

圣经说:神为他百姓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未曾想到的。因此,奥古斯丁认为地上根本没有理想之国。

地上的城都是流兄弟的血而建立的,奥古斯丁拿该隐与亚伯作对比,该隐的后裔在地上建城修墙,上帝却为亚伯预备的是永不朽坏的上帝之城。

一般人认为奥古斯丁是柏拉图主义者或新柏拉图主义者,这是非常片面的理解。不可否认,奥古斯丁借助了柏拉图的“神”的思想来砸醒罗马的异教者,但奥古斯丁绝非是柏拉图的追随者。因为他相信上帝之城明显要比理想国更真实,唯有上帝之城永远屹立,阿门!

 

参考书籍:  《上帝之城》奥古斯丁

            《理想国》柏拉图

            《论信望爱》奥古斯丁

            《忏悔录》奥古斯丁

 《道德经》老子

 《圣经》


大圐圙 人文圐圙
大圐圙 人文圐圙
你想知道历史真相吗?你想知道历史到底是成王败寇,任人打扮的小丑,还是真实历史事件的忠实纪录吗?老魏带你轻松有趣的看历史,真正做到还原历史真相,反思历史事件,真正让你做到“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
阅读更多
- 事工推荐 -spot_img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