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6月5日,江苏省镇江市宣德堂戴德生纪念馆德生楼举行了揭幕仪式暨感恩崇拜。戴德生第五代孙戴继宗牧师于感恩崇拜分享,在1983年到镇江寻找戴德生及其妻子墓碑,寻根之旅长达35年之久,他对参与建造德生楼的教友们表示感谢,并送赠五句话勉励会众:“信仰的传承”“舍己跟随”“唯独基督”“信服上帝”“全献主用”。
戴德生 (James Hudson Taylor,1832-1905) 出生在英国约克郡,一个英国的医生,21岁来到中国,为中国献上他自己、家人和子孙后代,他爱中国人爱到:“假如我有千磅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假如我有千条性命,绝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 “他被称为中国人的挚友,更是天国里蒙 神喜悦的圣徒。他像一粒麦子,全身心地落进了中国的土地,为主在中国结出了这么多果实。
戴德生他尚在母腹时,父母已将小孩奉献给主。戴德生的父亲戴雅各 (James Taylor 1807-1881) 出生于第一位基督教更正教宣教士马礼逊启程去中国宣教之年,1807年。有一天,新婚不久的戴雅各和妻子贺美雅祷告说:“亲爱的 神,如果袮赐给我们一个儿子,愿他将来为袮到中国工作。”
20来岁的戴德生
做婴孩时,父亲天天抱着他,跪着向 神祷告,小孩稍长,父母教他每日读经祷告,德生学会每日早餐前与黄昏时,走入自己房间去单独亲近 神,发觉这是快乐的秘诀。一个星期天晚上,未满16岁的戴德生,俯卧在地上,伸开四肢,静静地俯伏在上帝面前,心中有一股不可言喻的敬畏和喜乐。他恳求基督给他一点工作,此时,他深深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属于他自己。
青年时期的戴德生
在祷告中,他确切地知道 神对他余生的旨意,说:“我觉得自己好像与至高无上的主宰立下盟约,纵然我想毁约,也不能够…… 从那时开始,我对于为主到中国去的信念从未动摇过。“也是从那时候起,他开始为中国而活。
他在利物浦港乘坐“敦费士号”(Dumfries)启航前往中国。这是一艘货船,船上共二十三个船员,还有猪、鸡、鸭和狗,以及两只猫。启程前,母亲、一位叫戴安生的传教士以及一位老牧师给戴德生送行。他们唱着约翰·牛顿的圣诗,戴德生拿起手风琴,边弹边唱:
母亲为他整理船上的床,然后坐在他的身边,同唱最后一首诗歌。他们一同跪下,母亲为他的行程祷告。
船快开了,与母亲道别,母子心里不敢奢望在世上能再相见。
戴德生单独伫立在甲板上,船开向水闸,母亲也跟着向前走。穿过水闸,与母亲真的要分别了。
戴德生与母亲
戴德生后来回忆说:“猝然间一道哭声从母亲绞痛的心中决堤而出,像刀一样刺透了我,使我永远也不能忘怀。这一刻我才完全明白’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的意义。我也相信,我挚爱的母亲此际对上帝毫无保留的爱的了解,比她终身所体会的更深。”船在航行156天后,安抵上海。
中国内地传教士团第一批传教士
自1854年戴德生渡海来华起,戴家及亲属世世代代奔向动荡不安、苦难深重的中国,这粒麦子在中国扎根、发芽、生长和结果的过程,是充满了血和泪的过程;是仰望主得胜的过程;是荣耀了主的名的过程!
中国内地传教团创始人戴德生(二排中)
穿着中国传统服装
戴德生的一生,与提摩太的人生相仿,年轻时即开始传道。保罗在《提摩太前书》里面,曾经对提摩太循循善诱,告诉他:你不要叫人小看你年轻,你一定要在各方面表达出成熟和稳健的事奉。这一段话给我们看见,提摩太一出来事奉的时候,的确是比较年轻的,或者也比较胆怯。所以保罗鼓励他: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提前 4:12)”
然而在《提摩太后书》中,我们看见提摩太已经成熟,在主的恩典中,他可以负起重任。
“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提后 4:8)”保罗栽培一个同工,就看见这个同工的长大、成熟和突变。
在耶稣基督的恩典里面,不管我们起步的时候是如何,人总要经过一个成长的过程。我们愿意被主所用,我们一定能被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