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
宋祁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此词记述一段路上的偶遇,只是一声轻唤,就足以让词人肠断绣帘,牵惹出缠绵的情思。虽说一首不长的小令竟然一字不改地完全引用李商隐《无题》四句之多(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末句也是仅改一字的化用(更隔蓬山一万重。)然并无不契之感,倒使全词尽显风流妩媚,轻柔儇巧。不过这种借用若放在今天,恐会招来无数的诟病呢……
此词又是一首促成美满姻缘的作品,俺不免羡慕起这些幸运的古代女子来了……身在自由的时代,但人却永远脱不了命运带给我们的不自由,这是最为根本的不自由,这是人无法解释也无法因时代的进步而抹去的不自由……
还是读一读李商隐的两首《无题》吧: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读李义山《无题》诗颇有读师父《无题》诗的感觉,是俺喜欢的味道……
此诗虽是追忆一次宴会,但全篇从心理描摹角度抒发情感,使得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情感显得扑朔迷离、细腻悠长……
1、首联交代时间地点,所用句式已使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扑面而来。首句两个“昨夜”复用,使得舒缓的语气在这种回环往复中悄然有了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又连接“星辰”和“风”这两个亦真亦虚的意象,又使这段可待追忆的时间充满了一种浪漫的气息。次句交代地点同样是扑朔迷离,一“东”一“西”与其说是给了一个地理上的范围,倒不如说是描摹了一种情感的氛围,旖旎得紧……
2、颔联成为千古名句,应自有其道理。“身无”与“心有”是一种内外迥异的矛盾体,但他们又集于一人,一种无奈与一种欣喜的碰撞总是让人在一种又苦又甜的微妙情感里难以自持,加之如此惟妙惟肖的形象化表达,最终使这一普遍的红尘况味引起了普遍的共鸣。
3、颈联转得意外却也不意外。作者用描摹宴会其间其乐融融的猜谜游戏将视角拉回到昨夜的场景中,使一种人生的况味在追忆的甜蜜中仿佛被淡化,强烈的画面感呼之欲出……
4、尾联又是一转,以不得不离开的无奈再次托出人生似蓬蒿的飘零寂寥之慨。这种一起一伏的回环表达,尽显情感的丰富和律动之美,同时又让人感觉深沉悠长而不凝滞痴癫……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此诗围绕“梦”写离别之恨,主题并无太大新颖之处,但却贵在精巧的艺术构思上,诗人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揉合在一起,从而有了一种亦梦亦真的艺术效果,使全诗充满一种迷离恍惚的情怀……
1、首句好像凭空而来,一“来”一“去”,一“空”一“绝”,即勾勒出一种虚虚实实、朦朦胧胧的氛围来。次句才拉回到梦醒后的实景,但这种实景经过首句的朦胧烘托,已经尽显其空旷寂寥的氛围,再用一“斜”字作了动词,使得尽管看到月亮心情却不能被照亮,尽管听到钟声心情却很落寞的情怀,以一种若即若离的恍惚孤清感衬托出来……
2、颔联则以追忆梦境和匆忙修书两个动作将一种欲见不能的痛苦推向高潮,“远别”与“催成”两个动词用得形象而生动,使诗人的心理和形象都跃然纸上,画面感极强。
3、颈联很是意味悠长,帷帐被褥之床榻实景恍如梦境,好似恋人来过一般,让人浮想联翩……幻觉也、梦境也,已经全然融入一种恍恍惚惚的状态里面,难以自持……
4、尾联却似从幻境中惊觉,又似怅然移开目光向窗外的天际,引刘晨艳遇之典述阻隔无越之痛,“已恨”、“更隔”使这种无法逾越之阻隔带来的痛苦达到了极致……作者的心理活动到此戛然而止,似深陷其中,一种情愁便在空气中弥漫,凝重成为无边的伤痛……